絲綾堆繡
絲綾堆繡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南北朝時期,我國的荊楚一帶就有了這種工藝的雛形。
到了唐朝,得到充分的發(fā)展,形成“貼絹”、“堆綾”這種獨特的手工藝。
清朝時期,這種工藝得到很大的發(fā)展,人們采取絲綾堆繡做出了很多人物花鳥作品。
絲綾堆繡,即用布“堆”“繡”而成的藝術(shù)品。是我國自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獨特的手工藝術(shù)。
就其圖案的結(jié)構(gòu)方式,可分為“貼畫”和“堆畫”兩大類。
“貼畫”,是以單層織物剪成圖案拼貼。“堆畫”,是以織物剪貼、堆疊,拼成多層次的圖案。
其工序有:圖案設(shè)計、剪裁、堆疊、繡制等。以堆貼為主,繡制為輔。
絲綾堆繡——碎布上的浮雕藝術(shù),其制品色彩艷麗、層次分明、立體感強、工藝簡單易學(xué)。